建议提案在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95%以上。意外溺水死亡的比例高达57%。其中1-4岁儿童群体的溺亡率最高,有将近70%的溺水意外发生在乡镇乡村。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及学生意外溺水事件屡禁不止。很多政府、学校开始重视学生游泳教学工作,政府建设游泳馆或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游泳技能,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首先是推动游泳场馆建设。我市印发的《德州市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全市开展100个“游泳项目进校园”。按照一个乡镇建设一座游泳池的比例,我市需要建设134座游泳池或游泳馆。校园游泳馆建设受场地约束较大,应大力发展普及拼装式游泳池进学校。按照市、县、镇建设标准,建设竞赛恒温泳馆-普及青少儿恒温泳馆-乡镇安全泳池标准,让每个乡镇都有适合群众和孩子们安全游泳的泳池,从而有效杜绝孩子们的野为。
二、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创新游泳场馆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可借鉴四种模式:海南省是政府全部投资建设、政府补贴运营,广东模式属于社会捐赠,社会运营。湖南属于是政府指导,购买服务,浙江属于社会建设、社会运营、政府给予建设奖补和购买服务补贴。
以廉江市为例,廉江市委、市政府发动,廉江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员、廉江市教育发展促进会的企业家们纷纷慷慨解囊,共投入2000多万元,在廉江全市21个镇(街道)各捐建1个校园游泳池。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廉江采取“政府指导+乡贤捐建+基层配合+专业运营”建设运营形式,实现了校园拼装式游泳池的全域覆盖,跑出了广东省民生工程的“廉江速度”半岛。
建议我市结合廉江模式,在政府指导下,鼓励募捐,委托专业的建设运营方进行管理,按照一个乡镇街道建设一所校园游泳馆的配置,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BOT、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积极引导社会产业资金、慈善基金参与,设立奖补资金,鼓励县区增加投入。
三、将游泳纳入学科课程普及内容和中考项目。教育部已将包含普及游泳技能在内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中,我市应开发中小学游泳安全教育课程,推行校本课,纳入中考必考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杭州、温州、福州、广州、深圳、江门、南宁、苏州、南通、无锡等城市,已将游泳纳入当地体育中考必考或选考项目。游泳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还是一项求生技能,更是未来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的保命技能,所以将游泳纳入中考是顺应民心切实可行的。2022年对我市15000名孩子调查问卷统计得出:不会游泳的孩子达到了91%,90%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会游泳,87%的孩子家长支持在学校开设游泳课,并支持收取一定费用和将游泳增设到考试项目。
四、政策引导,促进体育消费。《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使培养终身运动者,探索实行技能标准达标评定制度,推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出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定期发放体育消费券,开展体育消费季,推动夜间体育、假日体育发展,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加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创新财政支持体育消费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和支持体育企业提供更多适应群众体育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议从支持体育消费和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结合游泳进校园下发政策。
力争三年内实现德州市全区域所有适龄中小学生人人会游泳,镇镇有泳池的伟大目标。学防结合,让“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非常感谢贵委对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建设体育名城普及校园游泳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历年来都将学生防溺水和体质健康纳入教育体育工作要点。一方面加强学生防溺水管理,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强化防溺水专题教育,建立危险水域巡察、重点关注学生两个台账,健全完善部门、学校、社会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一方面积极推进游泳课程进校园,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向学生传授游泳技能和防溺水知识,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和防溺水安全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已有10余所学校建设校园游泳馆,近百所学校依托社会资源开设了游泳课程。但是整体上看,受场地、资金、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我市游泳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游泳技能。普及游泳教育能让青少年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既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又有利于遏制溺水事件发生,非常有必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建议,积极争取县(市、区)政府的支持,加快推动游泳场馆建设,推进游泳课程进校园,重点推广“三种模式”。一是鼓励学校自建。鼓励有条件的新建学校同步规划建设游泳馆。对具备场地条件的建成学校,结合新一轮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向游泳馆等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倾斜。同时,参考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模式,鼓励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游泳馆。二是购买社会服务。对不具备场地条件的建成学校,参考德州天衢新区小学模式,鼓励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借用校外游泳馆开展游泳技能培训。三是争取资金扶持。积极筹措体彩公益金和社会建设资金,重点在乡镇中心学校建设拼装式游泳池,聘请专业教练传授游泳技能。同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游泳课后服务,发展游泳社团,组织游泳夏令营等普及活动,加大游泳教师、指导员培训力度,鼓励优秀游泳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学校任教,不断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尽一切可能推动游泳普及,为学生体质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新修订的《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实施方案》规定,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开始,采用“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其中运动技能测试分值10分,测试项目为篮球、足球、排球,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项目。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先行先试将游泳纳入测试项目,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市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