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龙岗钧濠最新详情介绍-钧濠房源-价格-折扣深圳龙岗楼盘【钧濠】总价91万起,单价2.7万/㎡起,精装现楼,在售建面约29-138m²1-4房。钧濠项目占地面积约2.3万㎡,规划总建面约18万㎡,容积率4.16,规划打造集住宅、商业、办公和商务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包括30-60㎡平层以及3.6米复式的商务公寓、50-73㎡ 4.5米的办公产品,平层公寓29㎡总价约91万起。
钧濠·MIX Park地处深圳黄金中轴“红岭路”之上,集精智美宅、旗舰商业、商务办公和高端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项目周边三地铁环绕,3/5双线号线米(距离来源:距离由百度地图测量)。17号线(规划中)“德兴站” 4站到老街,6站就到罗湖口岸。另外到清水河站可换乘已经动工在建的14号线站可到福田岗厦。(规划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项目周边清平高速、南坪快速、水官高速、北环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环绕,自建约4200㎡联体公交站,度的交通枢纽,构建出全方位交通体系,可以极速通达全城。
钧濠·MIX park 邻近约140万平米的银湖山原始生态林,这140万平米相当于2.3个莲花山的面积。拥揽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于此悦享静谧悠然的宜居生活。
项目连通目前建设中的约2万平米的文体公园,文体公园规划设有篮球场、羽毛球馆、环形跑道等体育场所,健康生活就在家门口,配套十分齐全。钧濠·MIX park在郊野公园旁边,连通附近的文体公园,可谓称得上公园家。
钧濠·MIX park,坐落于红岭北,红岭的外溢承接区域,享“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的时代利好,靠近罗湖福田,极速享有两大区域醇熟配套。
约10%的商业占比:约1.7万㎡的商业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约10%,远大于普通住宅或公寓类项目的3-6%的比率。并且,商业全部自持运营;充分保障商业运营的品质,及商业对住宅、公寓的价值推升效能;
车库层高4.2米:项目共有车位1180个。车库层高为4.2米,已远超普通住宅车库的约4米层高,且达到豪宅车库层高标准。保障车库内部的视野开阔,减少压迫感,提高业主归家和客户到访的舒适度;
公寓层高3.15米起:平层公寓的层高为3.15米,已达到豪宅平层的层高标准。LOFT公寓的层高为3.6米及以上,打造全高的客厅空间,采光更佳,舒适度更高,是墅级的空间体验。面积虽小,但是墅级的生验;
1+N的多变功能空间:公寓的户型方正,除洗手间外,全屋无梁柱、无隔墙,且具有3.15米起的层高优势,故可根据应用需求,灵活地实现功能空间的1+N种划分和组合。贴合客户的真实应用需求,并可以随着客户家庭成长等需求的变化,而实现功能空间的适应性调整;
多功能生活阳台:规划有0.9米进深的多功能生活阳台,宜步出,宜晾晒,宜放置洗衣机等生活设备。有阳台的,才是宜居的;
幕墙级立面:选取超甲级写字楼的幕墙级立面材质,包括:双层LOW-e玻璃幕墙:隔热,降噪,环保;铝板幕墙:抗酸雨、盐雾和各种空气污染物,耐冷热性能极好,能抵御强烈紫外线照射,使用寿命长;石材幕墙:天然材质,坚硬耐用,高端素雅。幕墙级立面恢宏、美观,历久弥新,且环保;
人脸识别门禁:入户大堂采用捷顺品牌门禁。具有对讲开门,刷卡开门,密码开门,人脸开门等四重开门方式。捷顺科技是特建发参股企业,专业研发和制作智能管理系统30年。为居者提供便捷的可信赖的安全保障;
安全、便捷的垂直交通:配置4部迅达电梯,保障垂直交通的安全、高速、便捷。迅达电梯为中国十大电梯品牌之一,是世界第一大自动扶梯生产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电梯供应商;
大堂管家式服务:每栋公寓的入户大堂内都配有大堂管家,在为居者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也确保公寓各户的人身和物品安全;
项目户型方正,布局合理,3梯5户的设计,让业主多一份舒适。双阳台和朝南户型的设计,让阳光洒满房间,让家里多了一抹光亮和丰富的色彩。项目的物业顾问是世邦魏理仕,将为业主提供贴心的物业服务。
在历经3年左右的调整后,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2025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从2021年7月持续至今的调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过渡,未来行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将完全不同于过去20年。
过去,房地产曾发挥了稳增长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一举两得的,既改善了人民生活,也加速了国内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因为当时人均住房面积较少。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也随之转变。
笔者认为,从2020年开始的最近一轮房地产调控,与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是一致的,即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余额52.9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37.56万亿元,房地产开发13.79万亿元),占所有信贷余额(253.61万亿元)的20.9%半岛综合体育,而2023年末占比为22.1%。而2019年末,房地产余额占比高达29.0%。我国不再将大量资源流向房地产市场,而使资源更多投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房地产行业自身也需要在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出清仍不彻底。2021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94亿平方米,而2024年预估只有10亿平方米左右,3年下降幅度可能达到44%。即使房地产行业本身进行了调整,缩小了规模,但是过去房地产发展高峰期积累的土地仍然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第一,在市场调整期,必然有大量土地闲置,地方政府要依法依规予以收回,还要严格限制供地,严肃土地供应纪律,根据去化周期确定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维持土地市场稳定。应继续引导和加快推进房企退出与转型,提升住房质量,为老百姓盖好房子。
第二,进一步扩大需求。例如对首套房、多孩家庭购房等刚需购房加大优惠力度,包括税收、利率等多个方面;更要想方设法提升居民收入,改善预期,降低房价收入比;继续推进地方政府收储力度,支持市场回稳。
第三,加大结构性去化力度。商办用房的去化压力更大,建议更改商品用房的供应方式,限制超额供应,地方政府宜结合城市发展趋势、人口流动、经济总量、产业特征等,前瞻性地对商办空间进行合理规划。适当简化和降低商业用房交易环节税费,加速去化。也可以考虑对一些符合标准的商业与办公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
2024年以来,为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涉及“白名单”“收储”、调整限购限售政策、利率调整等。从政策来看,力度是在不断增强的,且是全方位的。目前,四大一线城市相继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调整住房限购、降低交易税、降低首付比例等,北京、上海政策力度相对谨慎,而广州全面放开限购,整体政策力度最大。
2024年9月份的中央局会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止跌回稳”的实质是指“量升而价稳”,对市场预期的改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24年9月底以来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后,月度销售改善明显,10月、11月的月度销售同比都是加速恢复的。
另外,财政部明确指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可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还可用于土地储备,这是一个创新,有利于商品房库存去化,也能有效缓解房企现金流的紧张状况。笔者相信在未来一两年内,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可以实现止跌回稳,三四线城市需要的时间要长一点。
展望未来,要促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展,一些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的政策会逐步退出,例如限购限售等,上海、深圳、北京的限制性政策仍然有放松空间。
而随着市场常态化,有些只是应对当前市场的应急政策例如“白名单”“收储”等,预计以后也会逐渐退出。而有些常规性政策,例如利率调整等,以后可能会长期运用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
从过去几年发展看,202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幅将进一步收窄,2026年大概率能实现回稳,这与政策力度、居民预期、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不排除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按照城镇人口新增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折旧需求分开测算,我国一年6亿~8亿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宅需求属于合理水平,在此区间波动都属正常。
目前,很多房企顺应市场规律,已开始适应发展新模式。以前“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房企必须审慎经营。
同时,2024年以来,国家越来越强调要建“好房子”。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住房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市场会以改善性需求为主,避免“规模为王、重量不重质”。
经过3年半的调整,A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也有所下降,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这些理念会逐步融入房企的经营模式当中。现在的市场状态下,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要顺应市场规律,建好房子、交现房、降低杠杆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一是新房规模收缩,人房转化比稳定在0.2-0.3平方米。成熟房地产市场对新房的需求有规律特征,即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成熟,每个常住人口每年对新房的需求量保持在0.2-0.3平方米。我国一线城市已经出现这一趋势。
二是二手房交易成为主导。近些年我国二手房市场发展迅速。我们重点监测的20个核心城市中,2019年二手房的成交占比为40%,2024年8月份该比例上升至62%,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超过新房成交量,并接近日本首都圈的水平。我国核心城市已经步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存量市场阶段。
三是资产价格重构,优质资产才具备保值和升值的潜力。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产价格重构也是特征之一。资产保值性与城市能级有直接关系,其中一线城市保值性最好,新房的保值性要高于二手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住宅价格指数来看,一线城市资产价格的调整时间相对较短,调整的幅度也最小,其次分别是二线和三线城市。
四是城市更新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城市更新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维护与改造,对城市内功能衰退、环境较差、设施老旧以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的区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升级与重塑。
五是保障住房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成为住房体系重要支撑。保障房主要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以及新市民、青年住房困难等问题,该体系的完善也是成熟房地产市场的标志之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有利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也是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出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