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拱卫遗迹(组图)二道井子遗址呈东高西低之势,现在东、南、北三侧聚落环壕仍依稀可见。半年后,二道井子遗址上将建成气模展示馆,并对外开放。
“我家就在这遗址下面的村子里,五年前遗址发掘的时候,我也来这打临工,有时候帮着刨刨土什么的。后来遗址发掘完成,我又开始做遗址的护理员。”
六年前,季成军就是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村的一位普通农民,种玉米、黄豆,还有别的杂粮,什么好卖种什么,一年下来也有四五万的收入。2009年9月2日半岛,老季家所在村不远处的夏家店文化下层时期古城遗址开始发掘,这座被村民称为“大灰包”的遗迹改变了季成军的生活。
据赤峰文物工作者郭勇介绍,二道井子遗址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就已被发现并登记在册,为配合赤峰到朝阳的高速路建设施工进行抢救性发掘。古城遗址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包括150座房址和150座窑,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发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完整的古城遗址。因为遗址的规模与意义超出最开始预期,在文物专家的疾呼下,最终原本准备在保护性发掘后不再保留的遗址得以留下,高速路在此路段改为隧道通行,该考古发掘项目也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赤峰地区文物保有量极大,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的大型玉龙,更是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如今二十多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涵盖各历史时期。
目前,二道井子遗址展示馆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项目建设规模规划总占地面积70782平方米。届时,这里将成为一处能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遗址震撼与历史脉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