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86 0000 4444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半岛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咨询热线:

+86 0000 44448

13988844448

对话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从球台到讲台的双面人生

发布时间:2024-07-15 04:12:29人气:

  对话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从球台到讲台的双面人生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 (许小青 金明正)近日,曾七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乒乓球名将、北京大学教授刘伟做客新网银行Sports Talk直播间,分享她的体教生涯。

  在刘伟还是运动员时,她被称为“冷面杀手”。在新网银行Sports Talk直播间里,刘伟坦言,这种霸气是团队中的常态:“如果没有霸气,你战胜不了自己,如何战胜对手呢?”

  1999年,刘伟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从运动员向学生的身份转变后,她开始收敛身上的霸气。在她看来,在顶尖运动队里,霸气是一种通行证,但在学海生涯里越求知就会越觉渺小。

  自2003年开始,刘伟留校任教,就任北大方正乒乓球俱乐部总经理兼总教练,学员们就是北大的体育特长生。在工作中,刘伟开始探索体教结合的新机制。曾经,体教分离是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的必经之路,但当时的刘伟已经看到体教结合的新趋势,这些曙光引领着她继续求学,力图为体育事业走出一条全新道路。因为刘伟曾受心理问题困扰,难以突破在运动方面的瓶颈。于是在硕士阶段,她选择了攻读心理学专业。

  在硕士阶段选择心理学作为学术方向的刘伟,在博士阶段选择改变专业,选择了教育学。这一转变源于她在2008年的一个疑惑。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中国奥运健儿奋勇争先,在奥运奖牌榜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时的刘伟认为中国的体教结合之路必然会借着北京奥运会的春风大步前进,但体育政策的改变并没有在全民奥运的浪潮中到来,这是刘伟怎么也想不通的。因此,刘伟决定在博士阶段投身教育学,用知识来解答自己的疑惑。

  在攻读博士阶段,刘伟得到了老师的解惑:“一个国家的政策变迁要有客观环境的允许,最后要等待机遇的来临。”在老师的教导下,刘伟真正意识到自己在体育行业和教育事业中的生态位。“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不去探索体教结合的话,还留给谁去做这些事情呢?我就把自己定位为体教结合的先驱者。”

  在新网银行直播间里,刘伟表示,“心理的稳定能保证技战术流畅用出来。如果心态和技术能够完美统一,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水平。另外,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更深刻理解乒乓球运动的。”

  退役从教之后,刘伟好像突然开窍。她和乒乓球相处的模式不再是机械的,而是具有某些哲学意味的,这和她在北大的学习生涯密不可分。如今的刘伟,不是曾经那位霸气十足的“冷面杀手”,而是思索体教结合的教育工作者。

  自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刘伟从创办乒乓俱乐部开始,打造从小学、中学、大学乒超联赛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这个模式,她给出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边读书边打球,这就是体教结合。不仅能够让他们有比较好的竞技状态,又能够有较为蓬勃的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2003年开始授课,刘伟已经做了21年的老师。在这段岁月里,刘伟坦言,她能感觉到独生子女确实更难带。作为举国体制培养出的乒乓名将,为集体付出是刘伟运动生涯的底色,但她偏偏遇见了比较“自我”的独生子女一代。从乒乓球运动出发,刘伟对集体这件事有着自己的认识:“乒乓球这个项目它需要什么呢?需要团队各种打法,需要跟自己的搭档同伴对练来提高自己。只有你自己,你能拿冠军吗?”

  课余时间,刘伟也带学生们参加公益事业。从十几年前开始,刘伟每年都会抽出几天时间参与宋庆龄基金会的公益活动。现在她每年至少会带学生做一次公益活动,“公益可以净化心灵,使一个人的心灵成长。”

  针对孩子从事乒乓球训练,刘伟的建议是首先选择合适的环境。俱乐部里的孩子一定要年龄相仿、实力相当,这样稳定的训练环境才有助于成长,同时,好教练的作用也很大。

  刘伟在直播间也为即将踏上巴黎奥运会的中国乒乓健儿送出寄语:“感恩中国乒乓球队对我的培养,今年巴黎奥运会,相信中国乒乓球队健儿一定能够展示出自己最好的形象和技艺半岛官网。他们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是中国的骄傲,我也是他们的粉丝,给他们加油,希望他们取得最好的成绩。”

  新网银行全新打造Sports Talk直播节目,以“在运动中发现更好的自己”为 Slogan,旨在传递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正能量,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全民健身。节目邀请运动明星来到新网银行直播间,讲述追寻热爱、突破自我的经历,关注职业生涯与转型、体育项目现状及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等。(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