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86 0000 4444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半岛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咨询热线:

+86 0000 44448

13988844448

英雄们的奥运“打斗”——基于古希腊奥运会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4-09-03 02:08:15人气:

  英雄们的奥运“打斗”——基于古希腊奥运会的考察公元前400年,在先后遭遇了卡杜客亚人、亚美尼亚人的连番打击之后,一支由前锋指挥官客里索福斯、后卫指挥官色诺芬率领的共有1万人的希腊雇佣军,终于到达了攸克星海岸的希腊殖民城市特拉佩组斯城。这支在一年之中深入波斯腹地,陷入波斯军队围追堵截、后勤补给完全中断的孤军疲敝之师,终于跳出了波斯的围攻。依靠对其他地区的抢劫、当地人的赠与,以及当地市场的购买,这支军队补充了给养,休整了30天。

  为了感谢宙斯让他们得救,这支军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向主宰命运的宙斯、提供向导服务的墨丘利神,以及其他诸神献上隆重祭祀,表达对诸神的感恩。第二件事,在军队 的临时宿营地举办包括战俘在内的运动会,赛事涵盖了当时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因场地过于简陋,参加者颇多怨言,人们向运动会的管理者斯巴达人德拉孔图斯抱怨:“在这种又坚硬、又长满草木的地方能摔跤吗?”德拉孔图斯的回答非常“斯巴达”,他说:“只有被摔的人才需要担心这点。”各项赛事中,最热闹的当属。骑手们驱马奔下陡坡似“滚”——多数马都从山坡上再三滚跌;上坡如“爬”——因坡度极陡,马行迟迟,速度还不如选手步行的快。围观的群众则喧笑不已……

  对于希腊人这种喜欢开运动会的习惯,后世历史学家评论说,只要希腊人安全了,哪怕是在异乡,他们也会时不时地举办一场比赛。因为这是古希腊人所热衷的“竞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平民的戏剧和歌唱比赛中,体现在富人的捐助上,体现在雅典将军对最高荣誉的争夺上, 还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在各类希腊公民的“竞争”项目中,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人称呼奥运会为“Olympic agones”,意为“奥运打斗”。这个在奥运神话的起源中已有体现。有三个与此相关的神话传说:第一个与宙斯有关。他推翻了父王克洛诺斯,又战胜了提坦诸神,为了庆祝胜利,于是在奥林匹亚举行赛事,从而开启了这一传统。第二个与宙斯之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关。他依照欧律斯透斯国王的命令完成了艰巨任务后,欧律斯透斯却背弃承诺,于是赫拉克勒斯便赶走了欧律斯透斯。为庆祝胜利,赫拉克勒斯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而传播最广的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伊利斯国王为挑选女婿,提出获选者必须 赢得赛车比赛。佩洛普斯最终以智取胜,为庆贺胜利,遂在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神话虽只是神话,却也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古代奥运会崇尚“打斗”、胜利和竞争的本质。

  在《荷马史诗》中,“体育竞技”的意义也在于“竞争”。诸多荷马英雄所追求的,主要是财富、名望和荣誉。财富与名望依靠战场上的勇敢和暴力,而荣誉则靠赛场上展现的技能和技巧。战场上的搏斗与赛场上的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为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报仇后,在祭奠帕特洛克罗斯的竞技会上,举行了八项竞赛,分别是赛车、拳击、摔跤、赛跑、格斗、掷铁饼、射箭和投枪。这些其实都是模拟战争的运动,与后世强调和平、友谊的项目完全不同,它带有浓厚的军事斗争的性质。因没有护具、头盔,以及相应的医护人员,比赛极有可能在血腥的死亡中结束。以古希腊的拳击为例,它只有两个规则:不许扣眼和咬人。比赛中允许扼脖、掰手指,战斗一直持续到一方投降或失去知觉,甚至死亡为止。裁判也是暴力的,如果犯规, 裁判会拿棍棒殴打违反规则的人。参加这些古希腊的运动,需要极度的勇敢,确实只有“英雄”才能参加。

  在《奥德赛》中,运动的意义同样如此。在这篇史诗的最后,在海上漂泊了十年的奥德修斯返回家里,通过举办射箭比赛,他不但向自己的妻子佩妮洛佩证明了自己的身份,还一举杀死了所有趁他不在时不断骚扰佩妮洛佩的求婚者。在《荷马史诗》里,“打斗”的运动始终是血腥的。

  《荷马史诗》中的体育竞技,有着与战争相同的性质,即追求力量的对抗与胜利的荣誉。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既是战斗英雄,同时也是体育优胜者,战争与竞技的共同之处有机地结合在一位英雄的身上。人们迷恋英雄,也迷恋锻造英雄的手段——体育。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最早的竞技就是一种隐性的战争,或一种准军事化的运动。赛场上的运动员如同战场上的士兵,各自通过直观的力与力的直接对决,最终确立赛场上的胜利者。

  优秀的运动员正是优秀的士兵,反之亦然。这一点在希波战争中同样有所体现。公元前490年,马拉松会战中雅典军队力挽狂澜,最终取得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事后,米太亚得将军派士兵中的快跑能手斐力庇第斯去完成任务,斐力庇第斯在已经负伤的情况下,仍然疾跑40公里,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沉甸甸的使命感,赶回雅典报送捷讯“我们胜利了”,然后猝然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此后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一项马拉松长跑的竞赛项目,并把从马拉松战场至雅典的距离42公里195米,定为马拉松竞赛的长度。

  希波战争后,雅典的发展到顶峰。人民参与生活的热情高涨,这份热情也渗透到对奥运会的关注和参与上。此时的比赛项目较之前更为丰富,赛跑、五项全能、拳击、摔跤、混斗、赛车、 在内的项目基本定型,但此时,竞赛的精神已经延伸到音乐、诗歌和演讲等各个领域,诸多艺术家诸如苏格拉底、卢奇安等都曾荣获桂冠。“打斗”不再流行,奥运会因此变得文明了许多,各种比赛规则也不断完善, 形成了赛前选手培训、资格审查、宣誓、赛程中裁判与观众监督、设定惩办措施等一系列固定的模式。在场地设施上,奥林匹亚已然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奥 运村”——体育场、裁判台、场所、祭祀住房、 宾馆等一应俱全。如此完备的竞赛规程自然吸引着原本就热情昂扬的希腊公民,使奥运会更添活力。希腊人对于奥运会的认识也变换了视角,他们不仅仅将其视为体力与技能的拼搏,更是为了向世界展示自身人格魅力,表现人性价值的盛会。

  但即使如此,奥运会体育竞技的军事色彩仍然很浓厚。以当时希腊奥运会的金牌霸主斯巴达为例, 全民皆兵的基本国策支撑着斯巴达的教育活动。他们的婴儿一出生便接受检查,只有身体素质合格者才能存活;七岁离开家庭由国家代为抚养;12岁训练强度加大,养成耐寒、耐疲劳以及偷盗等“素质”;15岁需习惯;20岁时便开始集体军营生活;30岁至60岁服常备兵役。正是这样的体育教育练就了斯巴达人所向披靡的战斗力,也成就了奥运会赛场上的辉煌。从公元前720年到公元前576年的一个半世纪内,斯巴达人在奥运会上累计取得了81个项目中的40项优胜,从中可管窥斯巴达人的体育素质。奥运会颁发的荣誉撩拨起希腊人原已振荡的心弦,他们愈加勤修苦练就是 为了练成健美结实的身体。抒情诗人品达有感于此,创造了专门的运动员颂诗以歌颂竞技高手半岛官网,其代表作《竞技胜利者颂》(4卷)便是这类作品。

  与荷马同时代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曾提到过,古希腊人是“播种,犁地,收割”(sow naked,plough naked,harvestnaked)。除此之外,或许我们还应该再加上“运动”。从目前出土的希腊陶瓶上的绘画来看,古希腊奥运会的标准做法,就是运动员参赛, 特别是在摔跤、赛跑和拳击比赛中。这是一场真正的“赤裸裸”地竞争。相传在公元前720年的第15届奥运会上,麦加拉运动员奥尔舍波斯在赛跑时被自己的“兜裆布”绊倒而险些丧命,为杜绝类似事故重现,主办方规定以后运动员必须一丝不挂地进行比赛,从而开创了赤身运动的先河。

  “赤裸”是古希腊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他们习惯在卧室以及在一种名叫sympsia的聚会上。今天英语中的“体育馆”(gymnastics) 一词的词根,就是希腊语的gymos,即“”的意思。当然,赤裸者经常以橄榄油涂抹自己的躯体,保持皮肤光滑,以此表示对神的敬意。

  在古希腊的传统中,一般来说,女性并不参加奥运会。她们有属于自己的、以纪念赫拉为名的运动会。至于能否观看以男性为主的奥运会, 目前还有争议。一种说法认为,古希腊妇女不得参赛、甚至不得观赛。古希腊赛场仅向男子开放,妇女被认为有伤风化。一经发现,就会被处死。但这种说法也有反例。例如公元前404年奥运会上,一位出身拳击世家的女子女扮男装混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胜后她冲进赛场庆贺胜利,被发现后被判死刑,幸其父亲、兄弟、儿子都是奥运会冠军而得众人求情,才免于一死。所以,有学者也认为,未结婚的、没有不洁性行为的妇女,是可以观看奥运会的,甚至可以因此在会场内外喜结良缘,找到自己未来的丈夫。这点在斯巴达尤为明显。斯巴达认为运动的女性可以繁育强大的战士,所以鼓励女性从事体育训练。

  带着前面的这些特点,我们再来看古希腊的奥运会,也许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在开幕式上,全体运动员“”待发,待审查合格之后检录入场。观众们都是男性,呼喊助威。紧接着,运动员们朝宙斯神像庄严起誓,承诺永不通过非正当手段盗取胜利。而后在神的见证下各显其能,朝着心目中最渴望的荣誉奋力进击。

  在最初的前22届奥运会上,会期仅有一天,而后延长至两天,又 于公元前632年第37届上增加少年赛延长至三天。后来由于项目增多,公元前472年的第77届奥运会上决定将期限延长至五天。

  随着比赛日的延长,比赛项目从最初的仅有赛跑一项,增加到包括摔跤、拳击、混斗、战车赛、等20项。其中,赛跑包括场地单程赛、场地双程赛、长跑和武装赛跑四种,分预赛和决赛,只竞赛先后,不计算时间,属于最古老的项目;五项全能即赛跑、铁饼、跳远、标枪、摔跤, 运动员只需获得三项优胜即为冠军;拳击、摔跤、混斗这几项比较惨烈, 竞赛时间也较长;赛车与大多属于贵族竞技,选拔出的御车手代贵 族参赛,胜利亦归主人所有,因竞争激烈而安全保障不足。

  运动员获胜后,在宙斯神像前走上最为万众所瞩目的领奖台。在这里,优胜者戴上象征胜利荣誉的橄榄桂冠。而这顶桂冠,正是希腊人在战火余息中折下,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编织而成。对所有优胜者而言,不仅可以获得各种物质回报,譬如他们可以在领奖台上刮下身上涂抹的橄榄油,以高价卖给观众;一部分城邦还给优胜者提供终身免费的食物。但橄榄桂冠承载的荣誉重于所有物质的奖赏,因为这是对人的力量的认可。获胜者的荣誉不仅属于个人,还属于整个城邦,甚至属于整个希腊。以文明的竞技开始,也以荣耀而文明的“奖赏”结束。胜利与荣誉激发 的不仅仅是参赛的热情,更进一步促进了希腊人对荣誉的执着追求。

  所谓盛极必衰,希波战争结束十几年后,由于利益相争,希腊城邦内部操戈,导致了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自此,希腊文明由盛而衰,辉煌不再。伴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余波也殃及古代奥运会,致使它迅速破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运动节日缘何走向衰亡?除了古代奥运会机制与内容的僵化等自身因素外,其外部环境遭到破坏亦是一项重要原因。具体而言,雅典在此战中的失败导致城邦秩序被严重扰乱。随后而起的多米诺反应使希腊人逐渐摒弃了心中神圣的信念,道德崇拜跌落神坛,尤为重要的荣誉意识被弃如敝履。为了弥补的缺口,此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被废弃,希腊人转而着力培养“有头脑、明白道理、有雄辩能力”的公民。体育的功能限制于娱乐消遣。原先广泛设置的体育设施日趋衰败,人们也不再把参加奥运会视作荣耀之事,体育遂丧失了原本的精神。此后,体育竞技的职业化趋势愈甚,这意味着一切为金钱而战,荣誉意识已经很难在希腊社会激起波澜,体育精神日渐幻灭。更骇人的是,在希腊社会后期,东方宗教因素的干扰使得传统的多神崇拜失去吸引力。建立在神灵崇拜基础上的奥运会因而也不再迷人,信仰的世界崩塌后,雅典人魂不守舍。

  公元393年,罗马皇帝迪奥多修一世下令废除奥林匹克赛会,罗马人失去了对希腊制度的兴趣,并将奥运竞技场付之一炬。虽说他们有意识地继承了古希腊的体育精神,却流于狭隘,沦为凶残野蛮的、缺少公平性与趣味性的角斗场上的决斗。它仅供贵族娱乐,难以变成全动。

  幸而,在一千多年后,顾拜旦于奥林匹亚的废墟之中重新捧起圣火的余烬,在世界秩序又一片混沌时,利用奥运会宣传对和平的渴望。最终,奥林匹克山上的圣火在万众瞩目中又熊熊燃起了……

推荐资讯